地球的资源日益枯竭,人们在地球上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为了更好的呵护我们的地球环境、合理利用地球资源,我们应该学会废物利用,而废物利用的根本是学会如何垃圾分类。
宋昀坤: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前处置的重要环节。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如纸张、塑料、橡胶、玻璃、瓶罐、金属以及废旧家用电器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它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垃圾分类的优越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垃圾分类的管理办法正在文明国家、地区普遍推广,成为当前和今后垃圾管理变革的发展趋势。
罗紫匀:是的,但是我认为垃圾分类具体现状仍不够乐观。我国现当代在垃圾分类方面的政策还不够到位、具体实施情况收效甚微,甚至部分地区无法推动垃圾分类活动的进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仍应从青年人入手,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再实际地应用到生活中。比如在清理垃圾时,光盘和电池应丢弃到指定地点;在实验室中实验器具、实验试剂、普通垃圾应丢到指定的回收地点以方便处理。这些学习生活中的垃圾分类细节,我们应该重视起来。
庞钰:对,我认为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前进空间。据我了解,浙江省走在了垃圾分类推行的前沿,从城市到农村已经基本成型。截至2018年6月,浙江省已经建成并投运123座城镇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9%,日处理能力实际可达6.8万吨。更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垃圾分类本身作为文章,浙江省同样注重垃圾源头减排,通过对升级限塑令、整治过度包装、探索快递包装绿色回收等,减少生活垃圾的产量,采取鼓励措施引导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垃圾减排与分类意识。所以我们不仅要做到垃圾分类,更要从源头减少垃圾排放的意识。作为学生,我们也应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觉得我们可以组建实践小队,利用暑假的时间进行宣传。
徐雪妍:你们说的没错,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增强,这需要国家、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当然更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国家和学校要结合青年学生特点,改进教育方式,采用大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环境保护教育的实效性;家庭在一个人一一生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提高包括大学生在内所有公民垃圾分类意识也因该担负起应有的重要责任。居民对家庭生活所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放置,不仅利于环境,还可以带动家人一起参与到垃圾分类中去。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切实增强自身环保意识,切忌空谈环保,要脚踏实地,从了解、积累环境保护知识开始,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校园分类丢弃垃圾开始!
张祥帆:垃圾分类,是一种环保意识,是当代人的自我修养。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世界上不乏在垃圾分类方面的榜样,例如,瑞典、英国、日本等。从海外国家的经验及结合国内的情况,可看出垃圾分类除了自身的意识外,还需要政府的支持、社会上公益宣传、学校及家庭的教育。大家一起努力,让我们的环境变得美好。我国的垃圾分类体制还不完善,除了一些重金属有毒有害垃圾需特殊分类以外,大多数生活垃圾都是一起扔到垃圾箱。垃圾就是能源,4吨的垃圾堪比1吨石油,而且进行垃圾分类有利于环保并减少处理成本。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应响应新时代的号召,从自我做起。
严莙荙:我觉得我们还可以统计一下校园内一天产生的垃圾总量和分类情况,做一些展板和海报贴在校园内,并在校园内做一个关于垃圾分类的调查问卷,了解大学生们对于垃圾分类的看法和建议,根据统计结果有针对性地举办一些有关于垃圾分类的活动和比赛,比如将一些可回收垃圾变废为宝,做成创意手工艺品;举办垃圾分类的知识竞答等。大学生们如果能做到垃圾分类,不仅有助于自身良好习惯的养成,还能为叔叔阿姨们减少工作量,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夏华B217寝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