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境与生态论坛  >  正文

昔日风沙大漠,今日青青绿洲

2019-04-23 10:13:01

付欣雨;你们有听说过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吗?

刘小梅:我知道!《最美的青春》讲述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为减少沙尘暴危害,党中央和国务院指定林业部牵头,河北省配合,在高原荒漠塞罕坝上建立机械林场,防风阻沙蓄水源。冯程和覃雪梅等第一代种树人,来到了坝上,在荒漠上营造起万顷林海,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

孙雨昕:据我了解,其实这部电视剧是以塞罕坝治沙建林的真实事迹改编的。塞罕坝肇建清朝后期由于国力衰退,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大片的森林荡然无存。曾经皇家猎苑变成了沙地荒原,真的很令人惋惜。

万诗琪:是呀!不过多亏了两代塞罕坝人近50年的艰苦努奋斗,才创造了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打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

陈睿含:除了塞罕坝,内蒙古的库布齐沙漠也是中国典型的治沙成功的案例!30年前,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是一片没有水、电或未来的贫瘠土地。

谢燕芳:为防治沙漠化,我国大力造林,造林面积超过6000平方公里,改造后沙尘天气下降了95%,库布奇降水增加6倍。原来的库布齐沙漠现在变成了一个风景优美的观光胜地。从“死亡之海”到“绿色经济绿洲”库布齐沙漠花了28年的时间,把“死亡之海”转变为“绿色经济绿洲”,给当地社区和居民带来了更好的环境和更多的经济利益。

付欣雨:成功的实践证明,正确的策略和坚持的努力,是把广阔的沙漠变成财富和财富,以及更环保环境的重要因素。,正确的策略和坚持的努力,是把广阔的沙漠变成财富和财富,以及更环保环境的重要因素。

刘小梅:通过《最美的青春》这部电视剧,回望那段热火朝天、战天斗地的峥嵘岁月,感受先辈们为祖国的绿化事业无私无畏、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正是这种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己任的责任与担当,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生态奇迹。

孙雨昕:见证祖国巨变、感悟民族精神。“塞罕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林业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延续5000年文化积淀所形成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更是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血脉。这种精神,支撑我们的民族面对风霜而无惧,历经磨难而不屈,永远屹立于世界东方。这种精神,感召着一代又一代建设者,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推动国家从贫弱走向富强。

万诗琪: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课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努力和更大艰辛。站在新时代的当口,全体中华儿女都需要明白,无论环境如何变换,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陈睿含:我们应牢记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爱党爱国、团结一心、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像塞罕坝的建设者们一样,立足自己的岗位,胸怀家国天下的自觉和担当,把最美的青春献给这个伟大的时代,把忠诚与使命奉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



三舍A1014


向上
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