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院关于做好2025年暑假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团队、各实验室:

暑期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频发,实验室安全风险显著增加。为有效预防实验室各类安全事故、事件的发生,结合我院实验室安全实际情况,现就暑期学院实验室安全工作提出如下要求,请各实验室负责人认真执行。

一、压实安全主体责任、层层落实责任

实验室负责人是本实验室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实验室安全工作,应严格落实安全准入、隐患整改、个人防护等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实验室安全;实验项目负责人须对项目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并制定防范措施和现场处置方案。

二、实验人员管理

1.所有实验人员(含学生、访客)须通过“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完成准入培训与考核,未达标者严禁进入实验室。

2.导师应全面掌握实验人员及实验情况,务必落实指定学生专门负责假期安全事宜并定期巡检;加强对实验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做好每日实验室出入人员信息登记。开展危险性实验时(如高温、高压、高速运转等),必须有2人在场值守;实验时不能脱岗,通宵实验须两人在场并事先审批。

3.开展实验的同学,即便天气炎热,也务必着实验服,同时做好个体防护。严禁穿着背心、短裤、拖鞋等进入实验室。

4.严禁留校学生在实验室用餐、烹煮食物、留宿等,不得从事与实验无关的任何事情。

5.强化实验室门禁系统/钥匙管理,一卡通不得擅自外借他人,把好实验安全第一关,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严防危险品流出实验室。

三、强化危险源安全管理,做好隐患排查与整改

各实验室要充分结合近期实验室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对实验室安全隐患进行“全过程、全要素、全覆盖”检查,着重开展易燃、易爆、剧毒、易制毒、易制爆试剂的储存、使用、废弃物处置,以及生物安全、设施设备安全等隐患的排查整治,特别要重点排查实验气体、危险化学品、高温高压实验装置、危险性实验(化合合成,催化材料制备)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包括但不限于:

1.假期不用的电器要及时拔掉电源插头,尤其关注充电器、电加热水壶、10年以上的空调、持续运转的摇床、培养箱、蠕动泵等,重点检查其温控器及摇床碳刷是否正常、电源延长线接头绝缘防护、易燃物堆存情况等。

2.气瓶须有效固定、远离热源、避免暴晒;可燃性气体与氧气等助燃气体气瓶不得混放;烘箱、马弗炉等加热设备不准烘烤易燃易爆试剂及易燃物品,周边不能放置易燃易爆化学品、气瓶等。

3.实验室内存放的易燃、易爆物品(如乙醇、乙醚、丙酮、乙炔等)必须与火源、电源保持一定距离,不得随意堆放。使用和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实验室,严禁烟火。

四、假期无实验任务的实验室

1.放假前把所有插排插座都断开,如果实验室无冰箱、试剂柜等需要长期用电的设备,可拉下总闸,避免发生电力故障和燃爆事故。

2.实验气体是实验室隐患排查的重中之重,需要依次检查:气瓶是否固定牢固、是否有即将到期或者长期闲置不用的气体,如有,需尽快处理、气体阀门是否关闭、气体有无泄漏、气瓶附近是否有火源或者热源。

3.危化品通常也是重点关注对象,不同类别的化学品应分类分柜存放,配伍禁忌的化学品切勿混存。易燃易爆化学品需放置在防火防爆柜,腐蚀性化学品放置在PP柜,管制类化学品应当按照公安部门双人双锁设置监控等要求安全存放。

4.确保不锈钢蒸馏水器、纯水机及循环冷却水的水龙头关闭,特别关注冷却冷凝系统的橡胶管接口处是否有皲裂,以免水压过大导致水淹事故。

五、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防范

1.一楼东侧实验室和五楼楼顶实验室的重点关注渍水、漏水、渗水情况 ,确保实验室内下不积水渍水、上不漏水渗水。凡存在积水、漏水风险的实验室,务必将遇水反应、腐蚀性、有毒等化学品搬离并妥善保存。

2.极端高温时,要合理安排实验进度,劳逸结合,防止中暑。尽量避开中午等高温时段开展高温高压设备等危险性大的实验。室内温度超过33℃时,应立即暂停危险性实验。室外温度达到35℃及以上时,应停止室外实验。

3.高温天气,用电频繁,各实验室要定期检查电线、插头、插座等是否完好,及时更换破损的电器配件,防止因短路、漏电等引发火灾。严禁在实验室内私拉乱接电线,避免超载使用电源插座,确保电源线路的安全可靠。

4.夏季高温环境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危险性更加突出,要重点防范,规范使用。

“环境大安全,你我共参与”让我们携手共进,严守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加强防范,为实验活动保驾护航!



环境学院安全委员会

2025年6月27日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开发区净月大街2555号

邮编:130117 

邮箱:huanjing@nenu.edu.cn

电话:0431-89165610

东师官方微信

东师官方微博